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洒渔致富带头人邓永鹏:怀揣一颗苹果心,带领一方人致富

    信息发布者:西正街社区
    2018-04-22 20:53:41    来源:微昭通   转载

      怀揣一颗苹果心  带领一方人致富——记洒渔镇致富带头人邓永鹏的苹果人生

      现年64岁的邓永鹏老人,是洒渔镇巡龙村24组第一个带头种植苹果的人,也是洒渔镇巡龙村第一批依靠种植苹果致富的农民。他不仅自己依靠种植苹果富裕了,同时也把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热心传给乡邻,带富了一村人。他因此先后获得了洒渔镇致富带头人、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。

    巡龙村万亩果园

      记者到巡龙村采访他的时候,他正在自家的果园里为果树喷洒一种叫做速乐硼的微量元素肥料,据说这种微量元素肥既可以提高苹果的品质还有助提高苹果的产量。老邓家的这片果园是老果园,据他回忆,这些苹果树的树龄应该有近30年了。果园打理得很规矩,也很干净,让人看了打心里就觉得舒服。由于老邓的精心管理,这片老果园多年来亩产量一直稳定在8千至1万斤。

    精心管护

      据老邓介绍, 2016年由于苹果价格好,加上他家的苹果品质也确实不错,他家的10多亩苹果在那年一共买了35万多元,纯收到都在二十六七万元。去年由于行情不好,只买了二十来万,纯收入也有十二万左右。
      老邓在土地下户前是他们生产队的副队长,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派到农业局去学习苹果种植技术,回来后就开始学以致用,在自家的院子里试种了二十多棵金帅苹果。土地下户后又陆续中了四、五年的烤烟。在1988年,他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种下了1亩2分地的苹果,第四年,这1亩2分地的苹果竟然买了1.6万元,这在当时轰动了全村,引得许多乡邻前来参观学习。要知道,这在当时可是种包谷洋芋产值的30倍以上。看到邓永鹏种苹果赚了钱,周边的群众开始坐不住了,纷纷学着种起了苹果。最初,邓永鹏约了四、五家人开始种苹果,很快就有几十家跟着种苹果。现在,洒渔镇早已由鱼米之乡变成了苹果之乡,家家户户种上了苹果,依靠发展苹果纷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。

    干净的果园

      要想种好苹果,没有技术可不行。邓永鹏是个爱学习、爱琢磨的人,听说哪里有好品种,哪里的苹果种的好,他就会千方百计去参观学习,回来后自己动手实验,或者找当地的农科人员一起探索实践,成功了就进行推广。据说,老邓先后曾试种过二十多个苹果品种,通过逐步比较优选,目前他家种植的苹果主要有富士王、红将军、新世界、2001四个中熟品种。

    苹果花开

      老邓是个热心肠的人,他不仅自己苹果种的杠杠滴,还把一身手艺传给他人。对前来请教苹果种植技术的乡邻,他总是毫无保留,即便是外乡人,他也会耐心传授技艺,甚至跟着人家直接到地里切磋,直到别人熟练掌握技术要领。

    正在喷洒微量元素肥

      老邓有三个儿女,都已经大学毕业,早已在城里买房子成家立业了。子女条件都不错,而且都很孝顺,按说,老邓完全可以去过含饴弄孙、颐养天年日子了。但64岁的老邓依然不辍农事,精心打理着他的果园。他说,一是和周边的乡亲处习惯了,二是放不下自己一心发展起来的果园,感觉和每一件农具都有了感情。

    昭通优质苹果

      老邓深有感慨地说,看着村里的乡亲依靠发展苹果逐渐富裕起来,纷纷盖起了新房,买上了轿车,他打心眼里高兴。六十多岁的老邓,思想还很前卫,他也拆除了旧房盖起了别墅式的洋房,学了驾照,买了轿车。这样,在闲暇之余他还可以带着老伴出去转转,进城看孙子也很方便。老邓也玩微信,他说在朋友圈看到郭市长在人民大会堂帮助昭通人民推销苹果,他觉得心里很温暖。他相信昭通的苹果以后会更有希望,果农的日子会越来越好。

    邓永鹏的小洋楼

      现在,作为中国南方的优质苹果基地,昭通的苹果产业早已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产业支柱。市、区党委政府正在着力把昭通打造成为苹果之城,让苹果产业不仅成为脱贫攻坚的利器,更将成为昭通的城市品牌和形象。

      文图/蒋徳玉  
      编审/李仁安 校对/马 杏 编辑/李晓溪  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